學校名稱:國立嘉義高工
年  級:三年級
班  級:甲
科  別:電機
名  次: 特優
作  者:郭柏成
參賽標題:閱讀心得
書籍ISBN9789861333458
中文書名:這些人,那些事
原文書名:這些人,那些事
書籍作者:吳念真
出版單位:圓神出版社
出版年月:201011
版  次:初版

一、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:
作者吳念真在經過人生的大起大落、風風雨雨後所譜成的生命詩篇。書中的每一篇小故事都是他最摯愛的家人、搏感情的朋友、最惦記的家鄉、以及許許多多在台灣各個小角落、小地方所發生令人熱淚盈眶的真實故事。純樸的字詞帶有濃濃的鄉土味,字裡行間充滿著真摯的情感。其中也特別收錄了<遺書>,寫著與弟弟之間的感情變化,站在同一原點卻是不同人生。沒有波濤洶湧的誇張情感或用詞,卻能牽動讀者內心的漣漪。


二、內容摘錄:
有時候會想,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,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,因為若非這些曲折,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p3

人生選擇什麼就必須承受什麼、得到什麼就會失去什麼,這道理到了這樣的年紀幾乎已沒有什麼疑惑的餘地p2


三、我的觀點:
作者吳念真擅長把周遭發生的一切人事物寫成故事與劇本,以深厚的感情和對人情世故的眷戀寫成一段感人的文字,使讀者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和想法,沒有厲害的詞句,只有真情的流露的情感,帶領著我們進入劇情中,細細的描述作者吳念真走過的點點滴滴,加入作者最熟悉的臺灣本土的語言,也就是台語,以生動的文筆敘述一件件的故事,讀完這本書後,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以及感慨。吳念真的文字深深的刺進心中,雖然不會到痛哭流涕,但卻會隱隱作痛,感受非常的深,文字中我能感受到許多的情感,很真實、很溫暖,也很感動。書裡最令人心酸的就是吳念真她弟弟自殺,看著真的會讓人又鼻酸又難過,以及他從小生長到大的地方裡所發生的有哭有笑的故事。他弟弟會自殺是因為哥哥是如此的耀眼,自己卻一事無成,各種的壓力,各種的不公平,到最後無法平衡的自殺了,弟弟的遺言中也有寫到:「大哥,你說要照顧家裡,我就比較放心,辛苦你了!不過,當你的弟弟妹妹,也很辛苦。」這對話裡面也表達了弟弟內心中的無奈以及痛苦,因為弟弟自殺這件事情是在整本書的前段,所以讓人很想繼續看下去,也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厲害的優點跟自己不會缺點,如果每個人都拿出來比較,就永遠都沒有結束的一天了。吳念真在書的自序裡寫道:「生命中某些當時充滿怨念的曲折,到後來好像都成了能量和養分,因為若非這些曲折,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不得的人與事;而這些人,那些事經過時間的過濾之後,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,曾經的怨與恨彷彿都已經雲消霧散。」這段話可以讓人把想法都變得很正面,看完後我就會想說現在的不開心,不公平,不美好或許都是你人生中要出現「好人」,「貴人」,「真心」對待你的人。但我覺得由此篇故事可知,即使成為公司的大老闆,也變成偉人了,其實這不一定意謂著快樂的人生,哥哥仍因為弟弟事業的不順遂而煩惱。然而,我認為他弟弟應該要放寬心胸,不一定要以哥哥為標準。雖然收入較少,依然可以尋找人生的樂趣,尋死並不是唯一的選擇。總結而言,吳念真的故事之所以感動人心,在於他能用幽默的筆調呈現平凡人眼中的社會景況,讓人在悲喜笑鬧中看見生活的辛酸,復能在感動落淚時體會人間的溫暖。雖然他所說的故事不是曠世大鉅作,卻原汁原味地呈現那個年代的情景,即使不是身處於同世代的人也能見識到台灣傳統的情感,吳念真的這本書給了我「人生就算不停地讓你失望,也不要因此感到絕望。」的想法,也謝謝吳念真寫了這本能讓人成長的好書!


四、討論議題:
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故事,也是不是有需要我們幫助的人?




學校名稱:國立嘉義高工
年  級:一年級
班  級:乙
科  別:化工
名  次: 特優
作  者:張芷瑜
參賽標題:為了活下去:脫北女孩朴研美 閱讀心得
書籍ISBN9789862137192
中文書名:為了活下去:脫北女孩朴研美
原文書名:In Order To Live
書籍作者:朴研美
出版單位:大塊文化
出版年月:20168
版  次:初版

一、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:
朴研美,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,一位出生在冷戰結束,蘇聯抽手對北韓援助的饑荒時期中一位可憐的小女孩。年僅13歲的她,為了逃離北韓那可怕的獨裁,以及那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的恐慌,只得被迫踏上那段未知又凶險的路程。


二、內容摘錄:
1.
人性的光輝用遠不會熄滅,只要得到自由的氧氣和愛的力量,就能再度點燃。(p.22)

2.
就算你以為旁邊沒人,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你在竊竊私語。(P.36)

3.
在某個永無止境的冬夜,我們從那裡徒步橫越冰天雪地的隔壁沙漠,跟隨著星星的指引,邁向自由(p.21)


三、我的觀點:
北韓,在我的既定印象中就只知道這個國家的政體是君主獨裁制,人民過得十分艱辛,但也僅僅於此而已,我也從來沒有真正去了解這個地方。在我真正接觸完這本書之後我才了解,原來在那所謂的「偉大領袖」的統治下,北韓的人民過的是如此的狼狽不堪,從出生開始就有人會監視著你,以及上學的途中可能會有屍體橫躺在路邊,或者是鄰居莫名其妙的「消失」等,然而這些情況對於朴研美來說,卻是家常便飯的事。

13
歲那年,朴研美毅然決然地決定離開北韓,這對一個小女孩來說,需要多大的勇氣?是什麼樣糟糕的境遇會讓她想要逃離從小生長的地方?對於我一個旁觀者來說,自然是體會不了他們的遭遇,也無法真正的將自己帶到那種情緒裡,我只知道,在13歲的我是做不到的,從小生活在一個有言論自由的國家裡,衣食無缺,不必擔心是否隨時會「被消失」,說實話也無法想像自己會有那種日子,從小生性奔放的我,沒辦法像北韓人民一樣,腦子裡只有一個中心目標。

「在某個永無止境的冬夜,我們從那裡徒步橫越冰天雪地的隔壁沙漠,跟隨著星星的指引,邁向自由」從這句話裡面,我看到了朴研美內心深處那個堅韌不拔的毅力, 在那黑夜裡,為了自由,為了過上好的生活,不畏那冰天雪地,勇往直前,儘管生命充斥著種種的無奈,不過那股從底子裡散發出的力量,我想這不是我們能夠相比擬的。反觀自己,13歲的我,還整天沉浸在偶像劇裡,生活在相同的時間軸上,平行時空裡的她所經歷的世界卻截然不同,我也不曾想到,這個年紀朴研美,正承受著彷彿人間地獄的痛苦,為了養活自己和媽媽,只得逼著自己長大,逼自己成熟。在逃亡過程中,需要躲避衛兵的追捕,還要擔心會不會被強暴,這讓一個小女孩該如何承受?從小我們都在父母羽翼的保護之下安心地長大,我想,這也是我們台灣人為什麼會有抗壓性低的問題。

在這本書裡,除了傳達無可奈何的窒息感以外,我也看到了她始終都沒有放棄自己奔向自由的權利,在逃脫以及南韓重生的過程,可以很清楚感覺到,這是一個性格非常執拗的人,她不服輸,我想這就是他能成功的關鍵。朴研美,做為一個北韓人,他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,甚至在她以前的生活裡,他不懂自我意識為何,因為在此之前,他得先填飽肚子。書裡面有非常多的轉折點,我看見每次以為能撥雲見日卻又再次跌入谷底的掙扎,寫這本書時作者又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氣,才能將這段令人恐懼的過往寫得歷歷在目?又是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說服自己去侃侃而談呢?在最後的那幾頁,我做了許多的記號,閱讀過程也常感動到鼻酸,頻頻泛淚。當我們在抱怨自己出身不好、外型不好、國家不好、社會不好、機會不好的時候,朴研美正在努力,而這種努力,讓她在競爭比台灣還要殘酷的社會,紮紮實實地存活下來,而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能抱怨呢?從他身上我了解到了一個道理,只有努力不懈,才有可能到達人生的巔峰,就像是朴研美的精神一樣,最終,他讓大家見證到了成功。


四、討論議題:
如果是13歲的你,有勇氣逃出去嗎?